前言:這次到新竹住宿,最主要的是要走訪市區裡的各個古蹟和景點,經過搜集資料之後,最後也沒有完全地走完(沒有走到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 ,但是卻意外地遇到許多景點
,這也不錯!人生本來就不是按照牌理來出牌的,不是嗎?
上一篇介紹我們住宿的飯店<住>新竹福泰商務飯店,夜逛東門城(迎曦門),護城河,城隍廟 ,一早去吃早餐,我們把行李放在飯店房間,等中午退房再回來拿,這樣要逛比較輕鬆,吃完就直接出門~
因為內容很多(看首圖標題就知道....),所以我就分兩篇來介紹~
走出飯店走沒兩步路,就來到了新竹州廳,哈~哈~因為就在飯店對面啦!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位於新竹市中正路上,西元1895年日軍佔領新竹之後,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日據時期以來新竹州廳一直是新竹市建構的主要據點,並且經歷三次市區改正計劃,第一期的規劃、第二期的施工到第三期新竹州廳簡潔莊嚴的呈現,為將來的都市計劃開啟新的扉頁。
從這角度看過去,可以看到我們住的福泰飯店~(風格跟州廳也很像吧~)
目前新竹市政府除了保存新竹州廳建築本體的修復外,空間形式應時局需要作再生規劃,使新竹州廳得以『動態型式』保存,展現古蹟新的活力。
新竹州廳連結中心市區多項明顯的地標性建築物或公共空間,搭配中正路人行步道景觀改造工程,加強夜間照明、街道家具設施,新竹市街道景觀獲得明顯改善。
新竹州廳有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建築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為洋式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築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採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資料來自於網路)
以前我也有拍過台中州廳,所以對於這以前建造的建築一直很著迷。新竹州廳的紅磚造的西洋建築,看起來比較沉穩。我們台中的建築是屬於華麗型的。
這樣的窗戶走廊,看起來很像大學裡的教室。
這樣看起來很有味道,應該也滿多婚紗攝影在這裡取景吧~
這時候若有藍天,拍起來應該更好看。
站在地面上從這角度往上望,感覺就很有氣勢!
側邊的設計
新竹市政府旁的白色建築.前面還有高大的椰子樹,牆面雕花很特別,不知道這是哪個行政單位?
走到正面一看,原來這是新竹市議會呀!
新竹市議會:這是新竹市最高的的立法機構。
議會前還有兩座獅子坐鎮。
在市議會旁是新竹市稅務局
在這裡看到行道樹開滿了淡黃色的小花,還有淡淡的香氣,不知是什麼樹?台中好像比較少看到。
市府前的人行道做得還不錯,這一路可以一直走到迎曦門。
在市府對面的中山路上還有消防博物館,以及博物館對面的第一信用合作沒有去拍到。
第一信用合作社我在前一晚經過時,看到他的建築就讓我好驚訝!那感覺就像台中的第四信用合作社(現在為宮原眼科冰品店),真是一個歷史建物,據說它也是市定古蹟;消防博物館是日據時代所蓋的新竹市最高建築物,有一座六樓高的瞭望台,塔頂是八角形設計,以後有機會再去看看。
從市政府沿路走過去都是政府機構,除了市議會,稅務局,還有新竹地方法院,最後來到北大路看到天主堂。
北大教堂:聖母聖心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新竹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臺灣新竹市中正路與北大路路口,因而俗稱北大教堂或北大堂。落成於1957年,除了是天主教會在新竹的重要場所,也是新竹市著名的建築地標。
我們在路上看到這美麗的天主堂,情不自禁的在它面前一直拍照,後來教堂裡的人看到我們這麼有興趣,有請我們進去參觀,還幫我們導覽喔~(之後再來詳細介紹一篇~)
當時去參觀完北大教堂之後,隨興從北大路往上走,看地圖有一處<新竹市立演藝廳>,於是就照著手機上的地圖走<演藝路>,走沒幾步路就被我們走到演藝廳的後面了。
只不過....我們從後面一路找這建築物的名稱,想確定是不是<演藝廳>卻都遍尋不著,後來才到正面看到,確定無誤。
新竹市立文化局演藝廳: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前身為新竹市立演藝廳,於民國八十九年開館營運,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改隸於新竹市文化局,目前由新竹市文化局表演藝術科管理。
演藝廳旁的楓樹好翠綠!偷拍跟我隨行的同學~哈~哈~這次就是我們兩個一起趴趴走的。
演藝廳旁還有一棟造型特別的建築,不知道是什麼?就走進去看看囉~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之前身為新竹市立圖書館;新竹市立圖書館於民國89年3月1日成立,由原新竹市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改制而成;新竹市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成立於民國75年10月31日,為新竹縣政府69年所設之「中正紀念堂」修改建造而成。
民國88年8月政府公布「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文化中心調整成為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屬府內局。圖書館改制為市府二級機關,延用原文化中心建築,並受市府文化局指導監督,為新竹市唯一的公共圖書館,後於民國93年7月1日併入新竹市文化局。
從文化局圖書館逛了一下之後,緊接著再前往我們的目的地眷村博物館。
眷村博物館 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二段105號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是專門介紹新竹市眷村文化的博物館,在蔡仁堅市長任內規劃建設,成立於2002年,位於新竹市北區,為全臺灣第一間以眷村為主題的博物館。該博物館展示新竹市眷村的相關文物,大多是由新竹市眷村居民捐贈而來。
眷村博物館外牆有一大面的彩繪牆,裡面也有三層樓主題館可以參觀拍照,最主要是免門票喔!在這裡可以好好地了解當時眷村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改天再來好好介紹一番。
在眷村博物館裡消耗了許多時間,拍照都忘了時間,飯店是12點退房(這麼晚退房還真的很貼心),所以要趕緊回去才行。
回去途中走府後街,看到正在整修的<城市行銷處>。
府後街這邊的房子看起來也都是很有歷史的,相信整治一番,一定也能成為很有特色的一條街;因為這府後街面對的就是東門大排水溝(也是護城河親水公園),一整條綠園道綠意盎然!但...因為急著要回飯店,就沒有停留下來欣賞了。
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 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
美術館就位在我們住的飯店隔壁,這是我們返回飯店時才驚覺到的,但是也沒有時間進去好好參觀,就只好在外面拍了幾張。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行政劃分經過多次的變革,其中主要者有:1901(明治34)年設立新竹廳,下設街庄。1920(大正9)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市街庄制」,新竹市隸屬新竹州新竹郡管轄的新竹街,辦公廳舍稱為新竹街役場(相當於現在鄉鎮公所)。附屬在西門的新竹郡役所內,1925年在東門建造街役場。
隨著1930年代新竹人口成長,其政經地位也愈顯重要,升格為新竹市後,廳舍由新竹街役場易名為新竹市役所,繼續扮演行政中心的角色,光復後由國民黨新竹縣黨部使用,後來移交還給新竹市政府,成為北區戶政事務所。
這紅磚建築看起來就是好看!以後有機會來新竹再進去好好參觀一番。
新竹市<東區>裡還蠻多市定古蹟和博物館,有機會可以去走走看看!這次就半天行程到此告一段落,下一篇再來介紹其他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