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a1.jpg

過年前,為了拍梅花,熱血的衝去北埔老街,前兩篇有分享完金廣福,天水堂~古厝梅花撲鼻香 和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梅花&貓。現在再帶各位到北埔老街其他的景點逛逛。

北埔1-1.jpg  

 

當我從金廣福古厝離開,往前走約100公尺,就看到左手邊有一棟洋房,那就是<姜阿新洋樓>,有一部公視客家劇<茶金>就是在這裡取景的,那部戲我印象深刻,也滿喜歡劇裡的情節,所以為了追場景,我心裡一直想來看看,只是這裡無開放自由參觀,需要預約,所以就無緣進去了

北埔2.jpg

姜阿新洋樓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0號

參觀費用:全票新臺幣100元、半票50元

北埔3.jpg

姜阿新洋樓,位於臺灣新竹縣北埔鄉,為一棟「仿巴洛克式」住商合一洋樓。

民國35年開始興建,民國38年竣工,為知名茶商姜阿新為了接待外國茶商賓客,以及自身日常居家需要所興建。

姜阿新洋樓位於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與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之間,為北埔老街的代表性特色建築,地方人稱為「北埔洋樓」。

北埔4.jpg

姜阿新洋樓的獨特美感,呈現在中西融合的形式風格。

半圓拱、凸窗等古典建築技法與裝飾紋樣來自歐洲傳統,從建築外觀即可欣賞多種高難度且精巧的泥作工法,而圍牆的唭哩岸石採自北投,可想見當時的風光榮景。

北埔1.jpg

內部大量木構多取材自營林場,烏心石、檜木、樟木、櫸木、香杉等木料交錯運用,細緻的雕刻裝飾帶有濃厚東方吉祥寓意。

洋樓設計兼備美觀與實用,例如設置通風口和水斗等巧思俯拾即是,是一令人讚嘆的建築佳作。(可惜無緣進去參觀)

北埔5.jpg  

姜阿新個性浪漫喜好冒險創新,洋樓的起建,乃委託不拘泥傳統的年輕建築師彭玉理規劃,所聘匠司均為在地人,洋樓因此成為北埔鄉親的共同記憶。

由於建築工藝特殊,且見證北埔茶業發展歷史,於200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2018年完成修復,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統籌營運。

(以上取自於姜阿新洋樓官網)

北埔6.jpg

 

北埔7.jpg

 

北埔8.jpg

 

沒有機會進去參觀,就在外面欣賞它的風華韻味。

它的窗戶上方的裝飾以及牆壁上方的裝飾圖案,仔細看還滿有獨特味道。

北埔9.jpg

 

二樓突出的陽台,讓我想像到女主角,也就是姜阿新女兒(連俞函飾演)站在陽台上的情景。

北埔10.jpg

 

二樓另一側,房子前後的景色清幽,綠意盎然,是很舒適的居家空間。

北埔11.jpg  

 

慈天宮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號

北埔12.jpg

北埔慈天宮,是位於臺灣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北埔老街上的觀音寺,創建/起源年代: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被列為縣定古蹟。

慈天宮一直是北埔地區民間信仰的重心,不僅見證新竹山區的墾拓,也記錄本地閩粵合作、尊重多元族群信仰的過程。

北埔13.jpg

 

慈天宮在臺灣廟宇建築史上的價值非同小可,為臺灣清代中晚期廟宇的代表作,是座閩粵合築廟宇,平面布局是客家地區典型的「雙堂二橫式」建築,也就是由兩殿兩廊兩橫屋(護龍)所組成的,大殿與前殿呈現閩南泉州的建築特色。

北埔14.jpg

 

牆體主要為斗子砌構造,前後殿及兩廊均為雙面斗子砌工法,橫屋則為單面斗子砌,在空間上有明顯的尊卑區分。

北埔15.jpg

北埔16.jpg  

 

三川殿的屋頂採用三川脊式的做法。

北埔17.jpg

 

步口檐廊左右石雕蟠龍龍柱均採升龍造型、複合式柱礎、十八羅漢以附在龍柱上的形式,為臺灣少有的作法。

北埔21.jpg

 

北埔22.jpg

 

門前兩座石獅座

北埔23.jpg

北埔19.jpg

北埔20.jpg

 

大門上方的「靈爽式憑」匾額

北埔22-1.jpg

 

 

廟內的二組二十四孝石柱,雕工流暢而有韻味,亦為全臺廟宇所僅見。

北埔24.jpg

北埔22-3.jpg

北埔22-2.jpg

北埔18.jpg

北埔老街

廟前商店林立,聚集小吃、特產店鋪,為北埔老街觀光重點。

在這裡看到很有古早味的豆花店,用大紅燈樓寫上<豆腐花>還滿吸引人的!!

北埔25.jpg

北埔26.jpg

 

 

客家鹹豬肉也是很多婆婆媽媽必買的特色菜品。

北埔27.jpg

北埔27-3.jpg

 

柿餅是新竹有名的特產。

北埔28.jpg

 

鹹餅在這裡也是很多餅舖熱賣的商品,我也買了幾塊回家吃,之後還有買了客家麻糬和其他的甜粿,滿足一下想吃客家美食的慾望~

北埔29.jpg  

 

其實我當時也很想吃客家鹹湯圓,可惜因為時間太短暫,老街附近景點還沒有逛完,所以就沒有停下來吃,下次再去吃。

這一家還滿有特色的,不過剛好休息中。

北埔27-1.jpg

 

北埔27-2.jpg

 

 

這一家老店也很有味道,當時是客滿的狀態,所以我就只有拍外面的招牌了。

北埔30.jpg

北埔31.jpg

 

逛完老街的美食之後,接著想找一家隱藏在巷子裡的咖啡店,

走回到慈天宮,從它的右側小巷子走進去沒多久,就看到我想要找的<山吹舍>(其實我找了很久~鬼打牆~才發現它原來在慈天宮旁邊)

北埔32.jpg

 

愜意時光~

在這巷子裡看到黑狗和白貓的身影,就來拍牠們來消遣一下。

北埔33.jpg

北埔34.jpg

北埔35.jpg

北埔36.jpg

 

<山吹舍>咖啡館

新竹縣北埔鄉公園街16巷11號

營業時間:星期四,五13:00~18:00,星期六,日12:00~18:00

公休日:星期一~星期三

北埔38.jpg

北埔39.jpg

 

山吹舍由老房子改造的用餐空間,外觀看起來很有文青風,這也是吸引我來此的誘因,可惜這一天來的時候遇上他的公休日,不然真的還真想喝杯手沖咖啡呢~哈~

北埔37.jpg

 

雖然遇上店家公休,不過一個人在這個小巷子也很好拍,一下子就拍了好多照片~獨旅就是可以隨時隨地自嗨~哈~

北埔39-1.jpg

北埔39-2.jpg

北埔39-3.jpg

 

這條巷子有讓人有誤入叢林秘境的感覺。

北埔40.jpg

北埔41.jpg

 

這裡也有一家咖啡店~老時光,不過當時錯過它沒有走進去,因為我被前面的花花草草給吸引了。

北埔42.jpg

 

 

看到對面這一家紅色的牆面,旁邊掛著我們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實在讓我很感動!!

北埔43.jpg

 

在這裡也很好拍。

北埔44.jpg

 

巷弄中有個小花園,吊著幾盆盛開的螃蟹蘭竟讓我好有感觸,因為家父以前就是種螃蟹蘭的花農,小時候爸爸種一大片的螃蟹蘭盆栽,我當時年紀小,不覺得那些有什麼價值,因為賣給中盤商每盆都賣得很便宜,所以小時候就覺得花農根本就沒辦法賺錢呀!!後來因為螃蟹蘭不再受到市場的青睞,爸爸也沒有種了。(之後種桂花和茶花。)

北埔45.jpg

北埔46.jpg

北埔47.jpg

 

看到螃蟹蘭,以前的往事歷歷在目,心裡竟然有一點感動!

北埔45-1.jpg

 

於是就在此拍好多照片來留念一下~哈~

/tmp/phpIlkMZZ

 

在此也被這不知花名的花朵給吸引。

北埔48.jpg

北埔49.jpg

從小巷弄(忠恕堂)走出來,就來到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新竹縣北埔鄉公園街15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日10:00~17:00

北埔50.jpg

 

前一篇我已經分享門前的梅花拍~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梅花&貓 ,

因為等一下還要趕5:15的台灣好行回新竹高鐵站,於是就抓緊剩餘的時間,進到屋內去參觀一下。

北埔51.jpg

北埔52.jpg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建於1926年,為攝影家鄧南光故居,地方人稱「柑園」,當時由鄧南光之姪鄧世源於此開設診所行醫救世,久而久之北埔人也慣稱世源醫院,目前由鄉公所規劃為北埔遊客服務中心,找回在地人昔日的記憶。

北埔51.jpg

 

北埔鄉公所為老聚落與地方藝文平台的推動角色,以既有老城區生活脈絡及鄧南光影像果已累積的為基礎,塑造新的藝文中心,兼北埔遊客服務中心。

北埔53.jpg

以重新開放參觀為目標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延續鄧南光的常民紀實攝影美學的精神,以北埔地區影像中心為定位,扮演臺三線藝文交流的角色,進行視覺藝術、影像教育推廣的場域,讓攝影成為地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上資訊來自於北埔鄉公所)

北埔54.jpg

 

以前這裡就是鄧南光之姪鄧世源設診所行醫救世的世源醫院。

北埔55.jpg

北埔56.jpg

北埔57.jpg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日明治40年(西元1907)生於新竹北埔鄉,曾創辦台灣攝影文化協會,一生行腳紀錄,替台灣及北埔的歷史留下非常珍貴的資產。

北埔58.jpg

 

日治時期,鄧南光在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經濟系時期開始接觸攝影,主要修習寫實攝影,返台後就以攝影為業,未滿30歲前,足跡已遍及全台,留下將近6000張的底片。據說,鄧南光為了提升攝影品質,在日昭和11年(西元1933)購置萊卡A型相機,當年這種相機價值不菲,超過一棟商業區的透天厝。

北埔59.jpg

北埔60.jpg

 

鄧南光的作品題材相當廣泛,沙龍、肖像、舞台、靜物、風景、速寫、紀實等表現各異的形式,構成數以萬計,橫跨40年的影像語言,直至民國60年,鄧南光辭世以後,他這一股豐沛的創作歷程才畫下句點。

北埔63.jpg

北埔64.jpg

北埔65.jpg

 

這裡有個北埔老街的地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是否都有找到圖中標示的古厝和景點。

北埔66.jpg

 

北埔鄉公所為老聚落與地方藝文平台的推動角色,以既有老城區生活脈絡及鄧南光影像果已累積為基礎,自108年8月起管理本館,同年12月25日增設遊客服務中心後重新開放。

北埔67.jpg

北埔68.jpg

 

快速的瀏覽一下影像紀念館,最後離開時還是把這棵梅花樹再拍一下,留住它盛開的時候。

北埔69.jpg

 

 

在這趟北埔老街漫遊,拍到很多梅花的美景,讓我心裡還是很激動,常常想起當時的情景,是一趟很難忘的旅程,因為這也是一趟散心之旅。(以下是手機拍的)

北埔70.jpg

 

 

北埔70-1.jpg

現在出門難免都會拍很多自拍照,我也偶爾會發表在其他的平台,InstagramTik Tok 比較方便發文,大家有空可以來看看喔~

北埔71.jpg  

ps. 話說~現今影音的視頻接受度比較高,雖然我不太拍影片,大部分還是以照片為主,但是發影片確實比較省時省事!!哈~就來玩看看,而且發文一兩個小時就有100多人看,比部落格人氣還旺(在這裡發文,常常一星期觀看人數還不到100人次!!嗚~)。

不過~在這裡持續堅持下去,也是自己的信念,也感謝格友的相挺,大家互相加油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玲 的頭像
    阿玲

    Anny's秘密花園

    阿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