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帶各位來走訪彰化市區的國定古蹟~孔廟。
以前曾拍過台中的孔廟和台南的孔廟,這次就再次來蒐集彰化的孔廟。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孔門路30號
落成:1726年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日8:30~17:00 星期一,民俗節日休假
彰化孔廟是清朝在台灣修建孔廟當中規模最宏大的,迄今仍保有完整清代孔廟的建築原味, 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我趁平日的時候到此參觀,感覺到這裡很清靜,遊客不多,正好可以在此好好地逛逛拍照和休息。
我從側門進來,剛好是大成殿的後方,所以就從這邊開始逛起,先用手機來拍比較可以拍到寬闊的全景。
大成殿下方的牆壁,有特別富含寓意的紅磚圖案。
走到大成殿邊側來拍它的全貌。
大成殿的正前方。
大成殿的後方。
翠綠的庭園造景和紅色的古建築,再搭配藍天白雲,整個畫面就是很舒服,在市區有這樣的一片寧靜地方,真的很特別吧!!
接下來就用相機仔細的把孔廟建築一一的紀錄一番。
大成殿左側邊是教諭署以及白沙書院,右側有個明倫堂,有的是辦公的地方,有的則提供教室讓學子們來此讀書,這我就沒有一一地去瞭解了。
明倫堂
大成殿,名字來自「大成至聖先師」的諡號,是孔廟的主殿,孔子神位安置於殿內。
大成殿是孔廟建築的精華。
大成殿,面寬五間,四面有走馬廊,高起的台基,以尊崇孔子地位。台基與地面設有台階,中軸部份的斜面石塊,有雲龍雕刻, 稱「御路石」。由於宮廷的中軸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而皇帝進出宮,多乘坐轎子,因此中軸線不設石階,而雕鑿雲龍圖案, 因此孔廟及寺廟都沿用這種源自宮廷建築的設計。
大成殿的屋頂採歇山重簷作法,正脊有通天寶塔,屋脊燕尾有龍頭魚身的一種動物,名為鴟尾, 又名「鴟吻」或「螭吻」。這種動物雌雄稱呼不同,一喜吞火,一喜吐水,所以被用來放在寺廟的屋脊,以鎮壓火災。
大成殿前的石獅。
大成殿的露台,繞以石欄杆,卻不施雕飾,以質取勝。
雕梁畫棟~讓人驚喜這精緻的雕刻。
殿前著名的龍雕石柱,石材為泉州花崗石, 為清代中期的作品,線條簡潔渾厚。
大成殿台基的清代雕飾,頗具特色,採用凹凸磚砌,刻出四種圖案, 分別是「萬字盤長」、「香爐」、「古錢」、「龜甲」,各具深意。萬字盤長,象徵源遠流長;香爐代表薪火相傳; 古錢象徵富貴,而古代錢幣中空,以一線貫之,象徵孔子「吾道一以貫之」。龜甲,既是長壽的象壽,又與「科甲」音似,寓意科舉中榜如意。
當初我只是覺得這些紅磚造型圖案好多種,樣式也很特別,所以特地來拍它,結果還是漏掉了其中兩種,可惜呀!!
參觀完大成殿之後,再來拍其他的建築。
檽星門雖是孔廟大門,依孔廟的傳統,大門是關閉的,遊客由西側小門進出孔廟,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紅色的大門有藍天白雲相印襯,看起來相當顯眼。
孔廟雖然不像廟宇那樣神聖莊嚴,但是建築也是非常的考究,走訪一趟,感覺到這中國建築真的很漂亮!!
以前學生時代上攝影課的時候,最常到台中的孔廟練拍,因為這些紅磚和木造大門氣勢磅礡,任何角度都很好拍。
檽星門後面。
從檽星門旁的圓形拱門進出,感覺好像是穿越時空,來到了另一個空間了。
進入孔廟後,有一座五開間的「戟門」,建築格式與檽星門相似。戟門的意思,是指武將至此,須卸下兵器,放於門旁,才能進入孔廟大殿,以示敬意。戟門大門也是關閉的, 須從左右兩側的小門進入。
戟門內懸掛著鐘與鼓,鐘是嘉慶辛未年(嘉慶16年)建造,有知縣楊桂森的名字,這一年(1811年), 楊桂森開始建造彰化城,將原本僅以竹棘環城的簡陋縣城,改為磚造的城牆。彰化城約呈圓狀,孔廟約在東門附近。 修築彰化城時,楊桂森也在孔廟大殿前增建露台及石欄杆,以符合清代的孔廟禮制。彰化城的城門及城垣在日據時代因開闢道路,已全數拆除,不留遺跡。
戟門鐘鼓分掛左右,大鼓的下方,有一座台灣罕見的臥碑。一般石碑都採直立式,這塊石碑卻是橫躺, 所以稱為臥碑。臥碑是道光5年(1825年)所立,原放置於明倫堂之左,刻載順治9年(1652年)由禮部(相當於今日教育部)所頒發的儒學規範。
戟門兩側的磚牆有精緻的磚雕,是現在台灣廟宇少見的,也是彰化孔廟的特色。磚刻的牡丹、花瓶圖案,寓意富貴平安。
以上的照片是兩次造訪的紀錄,第二次造訪的時候,是從大門進入,所以才有櫺星門的照片。這次透過照片的紀錄和寫文(也搜尋一些相關資訊來輔助),讓我對孔廟的建築寓意,又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從側門離開孔廟之後,看到孔廟隔壁有間玻璃屋的餐廳,好奇走到正門看看,不巧剛好遇到公休日。
雖然遇到公休日,但是還是可以看到他們的餐廳環境布置,花花草草的小花園,感覺是可以來喝下午茶的很自然的場所。
這樣的環境拍起來也很有意境~
再往前走餐廳的另一側有著淺綠色的木造房子,看起來很有日式味道,果然被我懵到了,原來這裡是日治時代的幼稚園。
以前的幼稚園校舍,現在改為一個展示空間,在假日好像也有市集,現在還有沒有辦活動我就不清楚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拍整個幼稚園的建築,好喜歡這個氛圍呀!!因為跟我小時候的教室有一點像。
教室前方還有一個國旗台。
從側邊可以通往後方的餐廳。
意外在此遇到日治時代的木造房子讓我驚喜不已。
這裡布置得很懷舊,拍起照來也特別有種回到舊時光的感覺。
這裡有介紹大成幼稚園的歷史。
這裡也有印章可以蓋喔~
牆上有展示著以前幼稚園上課的舊照片,感覺很珍貴呀!!
幼稚園教室前面有個小花園,剛好看到玫瑰花開花,那就來欣賞這些美麗的花卉吧。
這顏色看起來很舒服。
小紫花
很驚訝這個這黑色屋瓦建築保存維護的這麼好。
雖然這個地方不是風景區,但是在市區還可以看到這樣的歷史建築,還真的很意外。
最後再用手機來拍,因為這樣才可以拍到比較廣角的畫面,讓大家更清楚這裡的環境。
前方的廣場可以停車。
右前方有一條小路。
這條小路要通往何處呢?
原來這裡是通往孔廟的正門。
孔廟與幼稚園相鄰,剛好形成一個讀書的幽靜環境,相信在此讀書的小孩都很開心幸福。(我記得我們埔里也有一個孔廟附設的幼稚園,就在恆吉宮旁,不過現在早已經停辦了。)
孔廟斜對面還有一個<古月民俗館>,也順道去逛逛吧!!
古月民俗館
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57號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日09:00~17:00
古月民俗館位在民生路和中華路口,看地圖發現中華路在此就變成了孔門路了。
被大王椰子包圍的紅色圓形建築,從遠處來看也很顯眼。
大門前有個圓形造型的空間,旁邊有個階梯可以讓人在此休憩乘涼。
古月民俗館於歲次甲申年端月(民國93年1月)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空襲轟炸後拆除的天后宮遺址興建。
工程歷經兩年,在歲次丙戍年莆月(民國95年5月)完工,期以小規模之投資建設,透過有限空間、無限館藏的巧妙規劃,傳承台灣傳統文化。
民俗館為地上四樓建物,總面積940.27平方公尺,是一處綜合教育、展示及提供文化交流的公共空間。
館內設有藝文表演場、民俗才藝研習室、展覽室、半線史蹟室、多媒體影音劇場、會議室及觀景台,以介紹彰化市開發史、蒐藏台灣民俗文物為主,輔以展覽其他藝品、產業、全國各地特色,並舉辦鄉土文化活動,為參訪彰化市美景及歷史文化的新景點,更為彰化市古蹟活化開創一個新的發展契機。(以上資料取自於官網)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進入這種室內的活動區,都要先量體溫和噴酒精和實名制,防疫工作不可少喔!!
走上二樓參觀一番,樓梯邊有個手做的櫻花樹和立體花瓣,看到這個就想起我也曾經在家裡做過這樣的空間布置呢~哈~哈~
二樓的展示區。
我先在二樓參觀一番,發現這裡大部分展示的是宮廟裡相關的器具,因為有些玻璃會反光,所以我就拍的很少,大家有機會再親自去看看囉~
走出古月民俗館之後,再繼續城市探險一番。
孔門廟和中華路附近還滿熱鬧的,有一些飲料店和服飾店,吸引我的是這座<銀宮戲院>的建築,這以前真的是戲院嗎?
三角窗的建築,看起來好像也很有歷史了。
這一家木瓜牛乳大王創始店竟然已有六十年歷史。因為肚子還很飽,所以就沒有喝,下一次再去看看囉~
旁邊這一棟老屋正在整修,看到那圓形的牛眼窗,想必也是歷史的建築。
建築歷史的痕跡,耐人尋味。
第二次來的時候逛另一邊孔門路,經過一家頂呱呱,看到旁邊有一家懷舊的柑仔店,於是就帶小跟班來尋寶一番。
這裡面還滿多懷古的糖果,玩具和一些雜貨,文具,看了真像回到了小時候逛雜貨店的時光。
環島旅行地圖這個我很有興趣,不過大部分台灣我都也已經走過,所以就不需要參考了。
古早味零食
磁鐵圖案都很有台灣味
左手邊的提袋是復古流行風,逛菜市場最實用!!哈~哈~
懷舊的電影海報
我們在此買了一些懷古的零食,心滿意足回家啦!!
下一篇再帶各位繼續遊走彰化市區的景點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