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知道在台中後火車站那裏有20號倉庫,那邊還有文創商店進駐,舊倉庫拍起來也很有獨特風格,只是以前台中舊火車站的時期我很少有機會走到後站去,所以就一直無緣去走走,直到現在台中火車站新站完成後,終於可以通過舊鐵軌而到後站,火車站後站的神秘面紗也因此揭開了,讓人更輕易地去探訪。
拍攝日期:2016年11月
台中火車站新站完成後,舊站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變成了一座紀念古蹟。
曾經業務繁忙的月台,現在變成空蕩蕩的。
以前不曾這樣大剌剌地站在鐵軌正中間拍鐵軌,現在可以放心地拍照。
鐵路高架化後,平面的鐵軌就功成身退了~
餘暉照映在廢棄的鐵軌上,感覺一股惆悵有一點不捨...但是我們要跟過去告別,迎向現代化的未來。
現在這鐵軌旁已經慢慢長出一些雜草。
這些雜草的生命力還真是旺盛!都可以在艱難的環境中求生存。
去年11月跟朋友一起做坐車去豐原看2016國際花毯節~花現新樂園 ,看完回到台中的時候,看時間還早可以再去喝杯咖啡,於是突然想起可以到這20號倉庫去走走,順便來拍照,而且剛好在黃昏的時候來拍感覺更漂亮。
20號倉庫藝術特區
從入口處可以看到這個小廣場,高高的彩繪水塔也是這裡明顯的地標。
鐵製的20號倉庫招牌很有特色。
舊鐵軌旁的圍牆彩繪,讓通往20號倉庫的這一條小巷看起來更熱鬧。
牆壁上也有很有意境的圖案。
這裡有一家貝果店,我們就進去吃個下午茶 <好食光實驗室-20號倉庫>。
這裡的貝果口味還蠻多的,看了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要選哪一種?
我很少吃貝果,直到2008年去美國住一陣子才開始吃貝果,美國超市賣的貝果做的很紮實,吃一個都可以飽很久,那時候最喜歡裹上藍莓醬,所以現在也都是維持初衷。
跟好友在櫃檯選好久,每人各選一種貝果和一杯飲料,選好了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地休息一番。
這家餐廳很明亮,兩旁都是玻璃窗,剛好可以坐著先觀察20號倉庫的環境。
一邊的牆壁布置著一些乾燥花,製造浪漫的氣氛。
因為平日才可以享受這樣寧靜空間。
放鬆的一刻~吃個貝果填飽空虛的肚子,喝下冰涼的紅茶也瞬間解渴了。
飲料還蠻大杯的
我們雖然坐在室內,但是卻又跟外面的環境沒有隔閡,感覺就像在戶外用餐一樣,但是多了冷氣可以吹,真是舒服!
喝完一大杯的飲料之後,我們才開始往外移動。
接下來就是東拍西拍的時間了。
位於臺中火車站後站的「20號倉庫」是鐵道倉庫藝文再生計畫中的首站,於2000年6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臺中火車站除了位居南北交通樞紐的卓越條件外,更由於車站主體近百年的歷史和建築特色(興建於西元1917年,並於1995年納入二級古蹟),為臺中地區重要的人文環境和觀光資源。
20號倉庫除了現有的當代藝術創作與展出空間外,並且將增設當代音樂藝術及當代影視藝術等特色區隔與多元成長的概念,強化社會服務之職能,主動安排提供各級學校導覽及參觀之服務,同時引介駐校藝術家之服務計畫,提供機關團體參觀及導覽之服務,共同參與學校之藝術教育課程,同時也關切地方文化風俗、社區文史建構、地方文化教育,期許20號倉庫可以和大家一同成長。
(以上資訊取自於官網)
到這裡拍照卡打飲品可以打折,可惜我們已經不需要了。
在這邊有許多不同編號的倉庫,裡面的空間都可當藝文展覽的空間,不過當時因為正好遇到檔期轉換,倉庫內正在籌備下一期的檔期,所以就沒得逛,就只好在外面看看了~這樣也好!不然我們也沒有時間再仔細逛了。
傍晚的時候來此,感覺更有一種優閒的氣氛~
朋友對著路上的黑狗拍照,剛好被我偷偷的拍起來~哈~哈~
倉庫的構造看起來很有歷史,拍照起來也特別有味道!這裡果然是拍照的好地方。
這裡有一家香草專賣店,所以靠近的時候可以聞到陣陣的香草香,感覺真好。
從裡面看倉庫的本體,可以看到歲月的痕跡。
漫步在這樣的空間中,享受片刻的寧靜,很難想像這裡就是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旁。
又遇見小黑狗
這次換我趴在路上拍牠了~不過牠也真酷!一點也不想理我。
此刻的心情就跟這兩個人像一樣。 哈~哈~
來到24號倉庫
這邊也有密室逃脫可以玩。
這些倉庫剛好都沒有展覽可以逛,所以就都在外面盡量找尋主題來拍。
像貓頭鷹的布置也很吸睛。
夕陽光影
綠葉
抬頭看有好多超人在上方,不過都是迷你版的超人。
小人國
來到26號倉庫
拍拍花草
在夕陽餘暉中結束了倉庫巡禮。
前幾天又跑到了20號倉庫的尾端,找尋一處很特別的地方<somewhere 某處>,那裏可以吃披薩,喝喝小酒,以及有一區很特別的拍照地方
以後有去那裏拍照再來跟大家分享~~
最新報告:近日又去了一趟20號倉庫,現場因爲鐵路高架工程在進行施工中,所以不是很好走,也改變了不少,要去那裡的朋友可能會失望,《somewhere某處 》也內部整修中.... 2017.11.19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