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385.JPG

這次要來介紹我的家鄉埔里的一個景點紙教堂

紙教堂位在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社區本來是默默無名的村落,後來暨南大學在此旁邊建校之後,才漸漸有了人氣,但是後來又因為一場大地震,讓村子裡損毀了一大半~唉~那一段傷心往事真不想再重提

地震是危機,也是轉機。 桃米社區,因為九二一大地震,而有了新的生命。

震後桃米社區在政府、學界社會、社區居民及非營利組織的跨界合作下,從豐沛的家園山水出發,循著教育學習—觀念改變—行動實踐的策略,朝向生態村的願景而努力;後來又有一段因緣際會之下,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後的紙教堂被轉贈到台灣來(詳細情形請看官網~),所以就變成一處很夯的一個觀光景點,帶動整個桃米社區的人氣,這裡也有很多民宿因此大受歡迎

DSC_3282.JPG

我對於桃米坑(桃米社區)並不陌生,因為我的一位高中好友就曾住在這裏頭(現在她的老家已改為民宿),以前常常到同學家聚餐包水餃和烤肉;如今在紙教堂前面也住了一位高中同學,這次就是因為去找麻吉同學,於是就順便來一探紙教堂

之前就一直想到這裡來逛逛,正所謂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剛好在傍晚的時候到達同學的家,於是就趁機到紙教堂去拍夜景;當時看到天色漸漸黯淡,趕緊直接進去園區看看~

進園最先看到這一片荷花園

DSC_3283.JPG

紙教堂的所在地,是佃農出身、歷經1917年、1999年埔里兩次地震浩劫的塗丁芳老先生在「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從地主手中放領而來。

塗老先生臨終前告訴兒子塗龍雄,這塊留著血汗的土地千萬不能變賣,但若有機會,可提供作為公共使用。在紙教堂擇址再生時,因塗龍雄先生的支持,讓Paper Dome能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有了新家。其後在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親」計畫的贊助下,完成生態池及周邊綠美化工作。

DSC_3285.JPG

真是感謝涂先生無私的奉獻,讓整個社區有了凝聚力!

這一棟木造建築在荷花池旁邊,很有雅緻的氣氛~

DSC_3284.JPG

現在已八月中旬了,荷花園中只見零零落落的荷花,但是也不能空手而歸,多少也來拍幾張吧~

DSC_3286.JPG DSC_3289.JPG

DSC_3287.JPG

荷花就是夏天的代表,看到這些凋零的荷花,表示秋天就快要到來了!希望如此~不然炎熱的夏天讓人受不了呢~

DSC_3288.JPG

繞到前面看到這餐廳的正面

DSC_3290.JPG

裡面有賣咖啡下午茶和餐點以及文化商品;入園需要買門票但是可以全抵消費,但是當時因為急著要趁天黑前看清楚紙教堂的環境,所以就沒有進去逛了~

DSC_3291.JPG

 

在另一水池裡,也有很豐富的生態

DSC_3292.JPG

也很適合在這裡拍照

DSC_3293.JPG

在這裡看到好多植物,所以特地拍起來做紀錄一番(都忘記來此的目的是要拍紙教堂了~哈哈~)

台灣萍蓬草:台灣萍蓬草為睡蓮科,萍篷草屬的植物,水生植物,多生在池塘,台灣特有種,英文名Yellow Water Lily,中文俗名又叫萍蓬草、黃睡蓮、水蓮花、河骨、台灣川骨或白蘭地酒瓶,目前已有人工種植栽培。 睡蓮科多年生浮葉性水生植物。

DSC_3294.JPG

臺灣萍蓬草分布在台灣中、北部低海拔沼澤或水池中,因為人為的開發與建設已瀕臨絕種。

在臺北木柵動物園及臺灣北部的福山植物園入口處的水生植物池中,可發現臺灣萍蓬草。 在桃園一帶的少數池塘中也可以發現。

由於台灣萍蓬草係台灣特有種以及其瀕臨絕種的現況,它被荒野保護協會選為代表其組織精神之圖形象徵。

(之前在格友的部落格裡說到:他們桃園老家有保留一池的萍蓬草,但是卻被某組織無知的亂採,也沒有尊重主人,真是讓人心痛呀~)

DSC_3295.JPG

今天意外在此遇到這特有植物,真的很幸運!看到這裡有種植這麼多的萍蓬草,感覺到好開心!真的是名不虛傳的生態村呀!

DSC_3296.JPG

 

特地拍了這一張:有白花(野薑花)紅花以及黃花(萍蓬草)的熱鬧合影

DSC_3297.JPG

DSC_3298.JPG

野薑花:薑花,別稱水薑花、野薑花、南薑花、水枸薑、路邊姜、蝴蝶薑、良姜.....及立芨等等名字,為薑科薑花屬植物。該物種是古巴的國花。

DSC_3301.JPG

從小我就很喜歡野薑花的清新和淡淡的香氣

DSC_3303.JPG

此時可以隱約地看到後方的紙教堂身影了,已經有點燈了喔!等一下就帶各位來觀賞紙教堂的風情

DSC_3302.JPG

DSC_3305.JPG

DSC_3307.JPG

來一張遠景~可以一窺整個池塘的面貌

DSC_3306.JPG

走在池塘邊,可以看到一些用心經營的小地方,有許多裝置藝術品,增添園區裡的熱鬧氣氛

DSC_3308.JPG

(天色漸暗所以拍糊了!)

DSC_3309.JPG

在園區裡可以看到不常見的植物,還好有立標示圖,讓我們增長見聞!

DSC_3312.JPG

火筒樹:火筒樹科,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東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有6種,生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DSC_3313.JPG

生於海拔400公尺左右的山地、河谷、溪邊及疏林中。台灣的中南部較易見到。  

花序為聚繖、繖房花序,花冠徑 0.5 公分,有五個單瓣,開粉紅、黃色花,黃色花會轉為紅色,花期在四季常開,花瓣外側粉色,內側為黃色。

DSC_3316.JPG

火紅的花朵顆粒還真的很特別!

DSC_3317.JPG

 

終於看到紙教堂的面貌了!

DSC_3310.JPG

前面剛好有一位美麗的女士要變身為蝴蝶(很有趣的創意),旁邊又有兩位小朋友來陪襯,趕緊來捕捉一下這溫馨的一刻~

DSC_3311.JPG

DSC_3327.JPG

走入教堂,參觀教堂裡面的面貌~

進入大廳之後,屋頂棚幕透射入內的天光,令人有種向上昇華的奇妙感受。這座建物設計的原始目的,在作為社區的集會中心,但禮拜天亦作為教會的彌撒場地。

DSC_3319.JPG

DSC_3318.JPG

坂茂建築設計介紹

Paper Dome的設計者坂茂,在國際上以紙建築的設計聞名,他擅長以堅硬、且成本較一般建材低廉的紙管,做為建築的結構材,並廣泛運用於災難時的臨時建物以及難民營的避難所。
在建構鷹取Paper Dome時,坂茂即運用紙建材輕巧、組裝迅速的特質,發動義工及社區居民一起建造,兩個月內即組裝完成;其中很多義工都是坂茂在各大校園演講時,受到感動而來的建築科系學生,這段義工參與的過程,也是Paper Dome最珍貴的歷史印記之一。
Paper Dome是以58根紙管建構成的橢圓形空間,每根紙管的抗壓強度是6千936公斤,抗彎強度是每平方公分是85.2公斤,構想來自於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Bernini為羅馬教會建築教堂所使用的概念。利用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個迴廊,橢圓形內側長周的紙管排列緊密,做為舞台及祭壇的背景,橢圓形入口處的長周紙管則間距較大,以力出入

DSC_3326.JPG

DSC_3323.JPG DSC_3335.JPG

DSC_3324.JPG

邱文傑建築設計介紹

Paper Dome移築來台後,由台灣中生代傑出建築師邱文傑負責新的附屬設施的規劃,讓台日兩位優秀建築師的作品產生激盪與共鳴。

邱文傑認為,Paper Dome其實已經很經典了,新的附屬設施不需要再鋒芒畢露,而是以融合於整體環境的態度去面對,襯托出Paper Dome這顆鑽石。
由於Paper Dome是用紙的輕柔去對抗地心引力,看起來輕柔的紙管卻很堅硬地支撐起整個建物;相對於此,邱文傑採用在地性的材料C型鋼,運用大量的曲線,把鋼的堅硬柔化掉。「紙的堅硬VS鋼的柔軟」——剛與柔的對話,形成整個園區建築美學的課題。

 DSC_3321.JPG DSC_3329.JPG

DSC_3331.JPG

DSC_3333.JPG DSC_3334.JPG

他所設計的附屬設施裡,有棚架、長廊,並罕見地用跟草地、田野相關的湖水綠、淺水藍等色系,讓建物與環境產生親切的對應關係,這也是他歷年設計案中最大膽用色的一次。

整個園區C型鋼的流線型弧度,看來順暢而俐落,有如水波晃動,曼妙輕盈;鋼構上那十二萬八千點碩大懾人的手工點焊工程,亦是少見的大手筆。邱文傑建築師的構思與突破,傳達出台灣工藝的美感,也構築出Paper Dome園區獨有的特色。(以上取自於官網介紹)

DSC_3330.JPG

當初在拍攝的時候,其實不是很了解這邱建築師創作者的設計理念,看到官網介紹之後,才深深了解這背後的設計意義

現在就來慢慢欣賞這裡的景色吧~

 

DSC_3328.JPG

綠色的點線面設計以及倒影都很有美感!

DSC_3336.JPG

DSC_3337.JPG

DSC_3338.JPG

DSC_3339.JPG

另一間輕食館,流利的線條設計,很年輕化

DSC_3340.JPG

DSC_3341.JPG

窯烤披薩的烤爐,旁邊還有一大片荷花田

DSC_3342.JPG

輕食館的正門~因為我是從紙教堂前面(餐廳的側面)進去,所以再來補拍正門

DSC_3344.JPG

DSC_3347.JPG

從輕食館遠觀紙教堂,此時天色還沒有暗下來,所以再到附近繼續逛逛~

DSC_3343.JPG

 

隔著一條溪對面看過去就是桃米國小,國小的外圍有著高大的樹木保護著,以前曾帶小孩子去那裏野餐,感覺很好喔!

DSC_3345.JPG

DSC_3348.JPG

蝴蝶介紹~既然這裡是打造一個生態村,蝴蝶當然是不能不介紹

DSC_3346.JPG

這一個植物的名字好特別:冇(ㄇㄡˇ)骨消

DSC_3349.JPG

「冇骨消」華語讀為「ㄇㄡˊ」骨消,「冇」是代表沒有。台語稱之為「化骨消」,望文生義那就是沒有骨頭囉~也可以這樣說,因為它的莖是中空的,才會有這樣的名稱本草綱目>認為這就是「陸英」、「蒴藋」。

「蒴藋」是一種重要「中藥」,古書《備急千金方》有好幾張藥方需要用到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說「主治骨間各種麻痺,四肢拘攣疼酸」,在書上,它是叫「接骨草」、「接骨花」。

台灣「冇骨消」是台灣原生種,白色小花,有淡黃色雄蕊。對於不是中醫師的凡夫俗子來說,它是重要的蜜源。在山上四月到九月之間,常有寶藍色的琉璃鳳蝶來吸食花蜜,它的紅色漿果也是小鳥的最愛。

這是網路上查詢到的,還真有趣!

DSC_3351.JPG

巧小的白花還真夢幻呀!

DSC_3353.JPG

DSC_3354.JPG

DSC_3355.JPG

 

紙教堂第二拍!

因為繞了一圈還沒有等到天黑,所以再進去教堂裡靜心來靜坐一番仔細看看~可是我是看不到哪裡有教堂的端倪?

DSC_3356.JPG

不過因為傍晚時刻比較沒有什麼人潮,剛好可以整個包場,拍到清空的畫面,這就是久待的好處啦

DSC_3357.JPG

DSC_3358.JPG DSC_3359.JPG

DSC_3360.JPG

DSC_3361.JPG

DSC_3362.JPG

DSC_3363.JPG

終於夜色漸漸黯淡下來,當時氣溫其實很悶熱(颱風要來臨前),要得到美麗的畫面,還是要有耐心繼續待著

找到拍夜景的一處好地方

DSC_3364.JPG

DSC_3365.JPG

 

傍晚的紙教堂看起來比較有氣氛吧!

DSC_3366.JPG

DSC_3367.JPG

DSC_3368.JPG

DSC_3371.JPG

DSC_3372.JPG

終於等到了~

DSC_3375.JPG

當夜悄悄地降臨,紙教堂宛如一座大燈籠,在桃米生態村田份仔的山谷間綻放光芒,「好浪漫!」「好美耶!」靜謐幻化的光景總是吸引造訪者的目光。

DSC_3378.JPG

DSC_3380.JPG

DSC_3382.JPG

DSC_3383.JPG

DSC_3384.JPG

DSC_3388.JPG

DSC_3390.JPG

按下最後一張完美的畫面,心滿意足的離開紙教堂~

 

後記:在此表達一下當地人的心聲有喜有怒~喜的是紙教堂帶來這社區的名聲,但是對於遊客來車亂停的現象,帶來當地居民的苦惱;而當地居民也並沒有在此得到一些生意上的利益,希望紙教堂的管理團體,可以正視一下當地人的心聲來作改善

 

紙教堂Paper Dome新故鄉見學園區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12
電話:049-2914922

開園時間 周日至週五09:00~20:00 週六及國定假日09:00~21:00

入園費:全票100元、優惠票80元,皆可全額抵消費 

※優惠票適用對象

1.六十五歲以上之長者(請攜帶證件為入園憑證)
2.學生(請攜帶學生證為入園憑證)
3.四歲~六歲之學齡前兒童
4.三十人以上之團體
5.埔里鎮民(請攜帶證件為入園憑證)

arrow
arrow

    阿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