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台南二天一夜的台南之慢遊,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了。
一早7:00在旅館(佳佳小南天~)吃完早餐之後,休息一下(睡回籠覺) ,等到9點再整理隨身行李就先退房,把隨身行李寄放在櫃台之後(旅館很貼心的服務),就先到附近的赤崁樓開始我的古蹟尋訪~
從住宿到赤崁樓的距離真的很近,走幾步路就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南市區我都是用走的喔~走在騎樓下不僅可以遮陽避雨。而且暢行無阻!不像有的縣市騎樓被店家或是攤販給佔據(設路霸),害行人都要被迫走在馬路上危險重重,所以台南市區裡整齊的騎樓很讓我讚賞耶~而且比較少看到違規停車的情形,可見地方官有魄力在做事。
一早先到赤崁樓報到,這是這趟旅程唯一入園要門票的。昨天去孔廟參觀(大成殿)也是要收門票,只是我沒有買票進去參觀。
(成人票一人50元,當地人憑身分證免費入園)
到這裡感覺到很熟悉,因為之前也不知來這裡幾次了,從讀書時就是校外參觀,也曾經帶小孩來過這裡;
而這次是獨自來到這裡,目的是為了拍照,經過這麼多年重回到這邊,看到這些景物都沒有甚麼變化,感覺很熟悉!
這古蹟之美,今天就透過我的相機一一來記錄吧~
下圖為鄭成功受降圖
赤崁樓一入園,就先看到一大片的綠意盎然的草地。
側邊一排古厝是紀念品販賣區和洗手間(所以我就只拍外觀)。
可以看到這古樸的門框和壁面非常有中國風和歷史性。
夏天的時候,看到這大樹感覺就很有涼意~
遠拍赤崁樓的側邊。
在赤嵌樓的後方有一座庭園造景,池中流水潺潺,還有許多豔麗的鯉魚悠游其中~幾年前帶小孩子來遊玩,也在這裡賞魚餵魚不亦樂乎!
此時因為比較早來,還沒看很多觀光客來此遊玩,所以拍起來很輕鬆愜意。
赤嵌樓旁邊有一排類似烏龜背著石牌的景象,經查證之後確定這名為:贔屓碑
贔屓(注音:ㄅㄧˋ ㄒㄧˋ,拼音:bìxì)又名龜趺、填下、霸下,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其背亦負以重物,在多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其原形可能為斑鱉。
台灣現存有清乾隆皇帝為了表彰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特賜十塊以金門「麻糬石」雕刻而成的龜趺御碑。每塊碑高3.1公尺,寬1.4公尺,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漢滿文合刻。龜趺御碑運抵台南府時,其中一龜座不慎掉入港內,就另以砂岩仿造一座,原座直到1911年才被台南漁民撈起,供奉在保安宮內。碑座中的九座在赤崁樓中保存。(維基百科)
走過一小段的小橋流水的拱橋之後,看到這一座圓形拱門,就要開始進入古蹟的巡禮了~(我光在外面拍庭園景觀就花蠻多的時間了~哈~哈~)
圓型的拱門,其線條很優雅吧~
台南一級古蹟:赤嵌樓
赤嵌樓的歷史故事:
據時期的荷蘭人在赤嵌地方建了一座具有防衛功能的普羅民遮城(赤嵌樓)。到了明鄭時期鄭成功登台趕走荷蘭人,且進駐普羅民遮城,設置承天府於赤嵌樓。
後因鄭成功遷移至安平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被當成放置軍火庫使用,一直到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為止。
清朝時民眾在普羅民遮城旁建築了一座大士殿,荷式城堡旁首次出現中國清式樓閣建築。後來日軍進駐台灣,將赤嵌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
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
赤嵌樓的牌樓
這是為了要拍旁邊紫薇花~
可以看到這裡的建築,每一處都是古意盎然。
不同於參觀廟宇的莊嚴,到這裡是可以帶著輕鬆的腳步,慢慢的來欣賞雕龍畫棟的手繪之美。
一整排的小石獅,看起來生動有趣。
進入館內參觀~
館內收藏著許多歷史文物。(當時也有用手機拍起來,但是效果不好就不放了,大家有到那裏再親自看看。)
可以走骨董樓梯到二樓~(腳步要輕一點喔!這真的是骨董級的樓梯,走起來 樓板還會嘰嘰的作響喔~)
二樓為<海神廟>
到二樓望出去的景觀更好,也可以在這裡吹吹風~
走在這裡~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歷史文物和建築之美~
赤嵌樓旁邊另一棟則是<文昌閣>,要升學的學子,可就要來這裡好好拜會一下文昌帝君了。
在文昌閣後面側邊,則有一處磚造的遺址,那是:普羅民遮城稜堡遺跡。
參觀赤嵌樓之後繞到旁邊的小徑,看看這古意盎然的紅牆,走在樹蔭下,循著路面上的小石磚,慢慢的回顧這裡的故事~
在入口側邊有一處販賣部,有時間話,則可以點一杯飲料或是冰淇淋,坐在這旁邊設立的涼椅和紅傘下,靜靜的欣賞赤嵌樓的優美景觀。
在赤嵌樓正對面有一座宏偉的紅牆建築,以前我的錯覺以為那是孔廟,但是不是喔!那是祀典武廟喔~
所以今天有時間就來一探究竟!
從旁邊紅牆經過,剛好看到對面有一家冬瓜茶,是旅遊圖鑑中有介紹的一家古早味冬瓜茶店<阿川冬瓜茶>
於是就跟著一群人排隊,買了這一杯清涼的冬瓜茶,喝起來的感覺:嗯~真的很有古早味~
祀典武廟
昨天看過孔廟,是屬於文廟,今天來看武廟,一次把祂們來參拜完成~武廟也是台南市一級古蹟喔!
祀典武廟(大關帝廟)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主要奉祀關聖帝君。其為台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鄭氏王朝所建小型關帝廟(關帝廳)擴建而成。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文獻記載,係於西元1665年官建。
參觀特色(參考維基百科)
一、於永福路旁觀賞祀典武廟山牆是其最大特色,其高5.5公尺,及長66公尺,是為五落屋頂形式,且其中巧妙各不相同。
從「山川燕尾」到「硬山馬背」、「歇山」、「歇山重簷」及「硬山燕尾」等造型特色,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線,其間各進各落的的區別,與其間的尊卑秩序,具有一目了然的視覺效果。造型非常美觀,是畫家、攝影家取景不厭的題材。
二、入廟三川步口仰頭可見架棟上刺花裝飾,有插角(雀替)通隨、束隨、看隨、斗座、斗供、吊筒、爪筒等,精緻華麗、吉祥動物與花草紋樣、豐富的木雕宗教藝術值得欣賞。
三、可站立於三川中門,向廟內觀看正殿,前二進的三個空間層次建築,是為少見的美感效果。正殿的採光排煙設計,人立其下但覺渾不見頂的正殿空間,香菸掠頂嬝嬝去,遂成嚴肅神秘宗教氣氛。
四、廟門用門釘而不繪門神,中門各七十二顆、側門左右各五十四顆。「九」為陽數之極,並以此倍數呈現帝王之尊貴,也是祀典武廟之地位表徵。
五、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一方匾額「威靈赫奕」,保存於民權北極殿,另書頒「古今一人」匾於祀典武廟(據聞已遺失),足為寧靖王祭拜尊崇真武大帝神格及武聖關公忠義精神,其僅遺留二方匾額於府城,是為最早之古匾。
六、廟內文物豐美,除咸豐七年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外,「文武聖人」、「文經武緯」、「至大至剛」、「至聖至神」、「大丈夫」等均為府城名匾。其中又以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1年)台澎丘道楊廷理所題之「大丈夫」之匾最為著名。其詞出自孟子 ‧ 滕文公篇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七、「傳神觀世音」奉祀在觀音殿,又稱傳神觀自在。法相金面、傾首微語、近看慈祥、遠看莊嚴,神容之視線跟著參拜者走向移動,頗受稱奇。也是明寧靖王時期,府內祭拜家佛,故頗為珍貴。
八、西社位於觀音殿右畔清代台灣府城,原有五社:「東社在彌陀寺、南社在法華寺、北社在黃蘗寺、中社在奎樓書院、西社即在祀典武廟內」。是為昔日府城文人聚吟之處,今日社內奉祀文昌帝君,並與孚佑帝君、文衡聖帝、魁斗星君、朱衣星君合稱「五文昌」,主管文運祿籍,為考生信仰的神祇。
九、六和堂組成北館國劇研究社,每週六是為樂團練唱場所。
十、同治元年,祀典武廟成為六和境之首(開基武廟、靈佑宮、廣安宮、倉神廟、祝融殿及赤崁土地六廟),協助府城治安的民間組織。
十一、廟左側的馬使爺廳,相傳關公的赤兔馬是為一千里名駒,跋涉征討戰功良多,於是赤兔馬被崇拜,照顧馬的使者也同受尊崇。
十二、觀音廳後有一株梅樹,相傳是明寧靖王所植。西社前植有石榴樹,也增添廟內勝景。
十三、祀典武廟內另有奉祀月下老人,又稱月老公、月老,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祀典武廟之月下老人,神態略微前傾,彷彿欲仔細傾聽信眾心願。可依照廟方規劃介紹,求取紅線、姻緣粉等結緣物。
。觀音殿內奉祀十八羅漢,分立觀音殿左右二列,法相莊嚴,羅漢神態形貌不同,各有特色。觀音殿內並奉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同為台灣民間信仰與民眾日常生活中之重要神祇。
十四、因應民眾信仰需求,祀典武廟於廟內月老祠旁另設太歲殿,奉祀太歲星君。據祀典武廟常務委員陳仁壽表示,祀典武廟太歲殿內有六十五座神尊,中間供奉斗姥元君,四頭八臂,是北斗眾星之母,並有護法左輔洞明星君,右弼隱光星君及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六十甲子星宿神,每位神明路都用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並以十二種生肖配合十二地支之元神。道教信奉星宿,以本人出生之年為本命元辰,民間習俗禮懺本命元辰的星宿神,祈求吉祥如意。
咦?這是石榴嗎?
另一側主祀文昌帝君。
要應付各種考試的學子,在此祈求能有好成績。
當時並不是專程去參拜武廟,所以很快就瀏覽一圈離開了,回家查詢之後,竟然發現這其中的特色還不少呢!
再來走訪小巷弄囉~
武廟旁邊有一條小巷子看起來很特別,說這是一條算命巷喔~
鼎盛時期短短的一條街就開了9間的算命館,現今當我造訪時,大約只看到兩三家算命館開著。
喜歡這一塊木雕<府城歷史之窗>。
吳萬春香行也是歷史悠久的香鋪。
<吳萬春蜜餞行>是吳萬春香鋪的第四代所開的。
這一棟梳妝樓好亮麗!
走到巷子裡看到這座<大天后宮>
台南的這一座天后宮,聽說是第一座官設且定期祀典的媽祖廟,地位非常重要喔!
大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為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後來在寧靖王捨宅之後轉變成媽祖廟。
舊有方志多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臺後改為媽祖廟,但近來學者指出明鄭時期東寧一地已有天妃宮,寧靖王捨宅的對象即是當時的住持僧聖知。
剛好遇到要迎接重要的祀典,所以我只在遠遠的地方祭拜一下,參觀一下就離開了~
這一篇真的是有濃濃的中國風古蹟之旅吧~哈~哈~要不是這次用走的到處逛,這武廟和算命巷以及大天后宮可能就錯過了。
永樂市場覓食~
走出大天后宮旁邊的小巷子,對面就是赤嵌樓,藏身的很隱密喔~之後就到中午吃飯時刻了。
從民族路一直往下走,經過一個圓環之後就可以到永樂市場,到那邊有許多小吃可以吃,比如說:富盛號碗粿、石精臼蚵仔煎、金德春捲、阿松割包、修安豆花等等...我從小就喜歡吃碗粿,所以第一站一定要先來吃這名聲響亮的:富盛號碗粿
富盛號碗粿的醬汁很多,味道也比較甜,口味因人而異;先說明...這碗粿單吃一個不會飽喔~所以可以再去吃其他的小吃。
當時我只有吃富盛號碗粿,其他就吃不下了!因為剛剛喝完一杯冬瓜茶~哈~哈~所以其他小吃沒有吃到,就只拍拍路邊的招牌,有機會以後再去一一的嘗試看看囉~
吃完碗粿之後很想吃點甜的,所以看到這個花田燒感覺很好吃的樣子,所以買來吃看看。
這花田燒是有點像紅豆餅,但是這餡更多,口味也很多,很想每一樣都買喔~哈~哈~
可是胃只有一個,最後還是買了習慣吃的紅豆和奶油各一個,紅豆當場被我吃光光!口感真不錯喔!
奶油被我帶到附近的小七裡面,邊吹冷氣邊嗑光它,吃完整個肚子更是飽到不行!
這時候就要休息一下,等一會兒再去旁邊的海安路藝術街大拍特拍了。
這邊也有水仙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