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a1.jpg

上一篇看完北屯區.一德洋樓~台中市歷史建築林懋陽故居之後,現在繼續來介紹在潭子區的歷史建築古蹟<摘星山莊>。

摘星山莊 台中市潭子區潭富路二段八十八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上午9:00~18:00,週一休館


檢視較大的地圖 

摘星1.jpg

摘星山莊是位在潭子工業區附近,因為潭子離我家比較遠,所以就不常到這邊走動,不過為了要記錄大台中的所有每一區的景點,所以趁暑假剛開始,就非常有衝勁地跑去潭子,把那附近的景點一一的蒐齊。

2017-07-05

當天我是先去拍潭子國小的彩繪牆,再去拍心田花園~賞荷秘境!與荷花美麗的約會,離開心田花園之後再來到摘星山莊拍建築。

從潭富路路口就可以看到牆壁上藍色顯眼的招牌,轉進來之後門前就有停車場可以停車。

摘星2.jpg

進去摘星山莊參觀需要買門票,全票100元,台中市民優惠價50元,可以入內消費折抵票費,我是覺得這票價不是很貴,究竟古蹟維護還是需要龐大的經費。

看新聞是說:台中市區有許多歷史古蹟,大都不用門票可以自由參觀,唯獨霧峰林家花園和這摘星山莊需要門票才能入內參觀,因為這兩處是由政府出資修復,但是由民間單位管理,所以還是需要一些管理費用吧!如果有收費的模式,那相對之下參觀的品質應該會比較好吧!

摘星3.jpg

 

買好票之後就開始入內參觀囉~

摘星4.jpg

 

走進園區不久之後,在半月池旁看到園區平面配置圖,除了中間有中堂展示區特展區之外,兩側有文創柑仔店商店以及挽月樓餐廳可以消費。

摘星5.jpg

若要導覽參觀可以在網路上先預約導覽,不過我在這裡就讓大家先了解這裡的歷史。

摘星山莊,由清朝勇將軍林其中於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起建,至光緒5年(西元1879年)完工,是一座兩進多護龍的合院式傳統民居建築。

摘星6.jpg

林其中,字樂卿,號在矣,生於道光12年(西元1832年),弱冠從軍,任鄉勇,咸豐4年(西元1854年)隨霧峰林文察赴福建,歷經建陽、建德、汀州等諸役,太平天國之役又隨軍入浙,屢建奇功,時人稱為「大老」,是傳說中臺灣助平太平天國之役十八大老之一。同治2年(西元1863年)臺灣中部戴潮春之役時,隨軍返臺助勦,解甲歸鄉後,建造摘星山莊以安享餘年。

摘星7.jpg

沒想到最近去參觀的古蹟都是我的同宗祖先耶!從上個月去龍井.南寮里認識到福建宮以及林氏宗祠,還有之前的去南區拍的林氏宗廟,一直到上一篇的林懋陽故居,都是屬於林姓宗親,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呀~

摘星8.jpg

摘星9.jpg

摘星10.jpg

 

當天天氣好,藍天和綠地剛好可以襯托這古厝的美麗風采。

摘星11.jpg

摘星12.jpg

 旁邊的荔枝樹已經結果累累,但是只能看不能亂摘...哈~哈~小時候家中也有種荔枝樹和龍眼,所以每到豐收季節就可以飽嘗那甜又多汁的荔枝,也常爬上樹上摘果實,但是就怕會被蜜蜂給螫到滿頭包,看到這裡的荔枝樹就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記憶。

摘星13.jpg

摘星14.jpg

 

草地上的裝飾藝術

摘星15.jpg

 

半月池

摘星16.jpg

半月池的介紹:

主體建築正前方一個近似半圓形的池塘,池邊是以卵石砌作,在池邊兩側左右各有立石,主要是做為上下池塘的門。池水來自北面建築物後方的溝渠,並由西南方向流出。溝渠與建築物四周的排水溝相通,池塘的作用不僅有如現代的陰井,同時也兼具了養魚、防火、灌溉和風水上的種種功能。但並不是每個人家都可以建半月池的,必須要家中有人做官或者科舉考試中舉,才得以興建。

摘星17.jpg

摘星18.jpg

 

帶小孩子來可以享受餵魚的樂趣。

摘星19.jpg

 

在半月池旁看似獨立的一棟建築物,看平面配置圖說這是門樓。官網上有敘說: 在主體建築的東南有獨立的門樓一座,門楣上以鑲深藍色字交趾陶燒門匾一方,額題:「摘星山莊」四個大字。(可惜我沒有近看。)

摘星20.jpg

 

 

接下來先往最旁邊的那一棟開始參觀。

摘星21.jpg

 

星山莊的外牆多用斗砌土墼磚砌成,磚色紅潤優美,質地堅硬鏗然,牆面丁順隅角及眠磚直交接頭,都用各式榫接及陰線雕飾,分佈之多,組合之美,堪稱全臺民居之冠。而利用紅磚丁順砌成的山牆面與山門,構成高低有致的變化,不僅美化了建築的天際線,也延展了空間橫向佈局的規模。

摘星22.jpg

 

<騰雲樓> 上方的白雲剛好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氣勢。

摘星23.jpg

 

白色的建築物跟藍藍的天空搭配得很出色。

摘星24.jpg

 

這裡是<文創矸仔店>

摘星25.jpg

 

裡面有賣一些紀念品可以去逛逛。

摘星26.jpg

 

買個明信片寄給親朋好友或是自己,也是很不錯的旅行方式。

摘星27.jpg

摘星28.jpg

 

販賣部

摘星29.jpg

 

在販賣部裡除了明信片紀念品之外,還有一些包裝很精緻的食品禮盒,可以買回家當伴手禮。

摘星30.jpg

 

古蹟建築系列的明信片特別有味道。

摘星31.jpg

摘星32.jpg

 

這裡還有一些巧小窯燒的小玩偶很特別。

摘星33.jpg

 

懷舊風復古藝術品4折優惠中!還可以搭配門票的折扣,看起來很划算。

摘星34.jpg

摘星35.jpg

 

附近也有味噌觀光工廠,是中部的唯一一家味噌工廠,有機會也可以去參觀看看。

摘星36.jpg

 

逛完室內的文創館之後,再往其他的展示區看看。

摘星37.jpg

在現存的臺灣傳統民居建築中,摘星山莊可說是一座保存完整,形制宏偉、且頗具研究價值的古厝,尤其在磚雕、石雕、交趾陶、泥塑、大木結構、裝飾彩繪及防禦體系上,都有相當精緻的表現,而被譽為當今臺灣傳統民居的典範。

現在就帶領大家參觀這古宅精雕細琢的美麗風采。

摘星38.jpg

 

門上方的雕刻圖案很精緻複雜,讓人驚嘆!

摘星39.jpg

摘星40.jpg

 

門廊兩旁有勵志的兩行字。

摘星41.jpg

 

摘星山莊主要係由前埕、前廳、正廳、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與左右外外護龍等空間組成。

在右側護龍有一些古文物的展示。

摘星42.jpg

 

摘星43.jpg

 

摘星44.jpg

 

摘星45.jpg

 

摘星46.jpg

 

摘星48.jpg

 

以前的廚房和餐廳

摘星47.jpg

摘星49.jpg

摘星50.jpg

摘星51.jpg

 

摘星山莊主體建築分兩進,第一進是全建築中最為精美的部分。入口上方有一「文魁」匾,在中門左右則有「八仙帶騎」、「加冠錦上花」及「琴棋書畫」等交趾陶牆堵,另室內雕飾繁複的抬樑結構、原樣保存的彩繪和深淺合宜的雕飾,將大木結構的機能與裝飾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惜當時我沒有在這裡再仔細拍,只有拍這木製的大門。)

摘星79.jpg

摘星80.jpg

第一進的空間有關於摘星山莊的導覽介紹,可以先在那裏了解它的歷史緣由之後,再繼續往前觀賞。

在第一進和第二進的中間有一個中埕,站在那裏,可以把第二進的整個建築看得很詳細,也讓我細細的品味這棟古厝的建築之美。

摘星53.jpg

 

這天天氣很適合拍照

摘星52-1.jpg

 

第二進正廳內供奉林氏祖先神位,入口的額枋上,懸有中式第二百○一名的林文炳所立「進士」匾一方。檐廊上的五爪瓜柱三疊斗及隨樑上細膩的雕刻,道出了雙喜臨門、祈求吉慶、富貴如意的吉祥意涵。

摘星52.jpg

 

左護龍

摘星54.jpg

 

右護龍

摘星55.jpg

 

 

摘星56.jpg

 

護龍和圍牆的中間還有空間,不會有壅擠的感覺

摘星57.jpg

 

紅磚再搭配桂花綠葉,感覺很有思古幽情的意境~

摘星58.jpg

 

走進正廳大門,裡面供奉著林氏的祖先牌位

摘星59.jpg

摘星60.jpg

 

正廳兩側均是房間,裡面放的是骨董的紅眠床,衣櫃以及化妝桌椅。

摘星61.jpg

摘星62.jpg

摘星63.jpg

摘星64.jpg

 

另外有一間佈置得喜氣洋洋的,原來是這裡也有抓周的活動可以報名參加,地點就在這床上讓小朋友抓周。

摘星65.jpg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上官網去報名。

摘星65-1.jpg

 

最後我好奇地走到後方的空地,這裡空間還蠻大的,但是後院就沒有什麼使用功能。

摘星66.jpg

 

純粹來欣賞風景。

摘星67.jpg

 

古厝建築背面不似前面的雕工那麼繁複,比較簡潔大方。

摘星68.jpg

摘星69.jpg

摘星70.jpg

摘星71.jpg

摘星72.jpg

 

最後再到前方來欣賞屋頂上的剪黏藝術。

摘星73.jpg

摘星74.jpg

摘星75.jpg

摘星76.jpg

摘星77.jpg

摘星78.jpg 

 

在左側護龍的空間,有一間販賣有關於香品以及周邊商品 <馨心齋香品>

有習慣點一束馨香的朋友,可以在此買喜歡的香品回家。

摘星81-1.jpg

 

還有一家<挽月樓>餐廳可以用餐,當時我沒有進去所以就不介紹了。

摘星81.jpg

民國86年,這座風格獨具,堪稱中部傳統民居表率的建築,在地主賣給建商後面臨拆除的命運,造成前廳右角間、內護龍前間、右山門、右外護龍等空間,均遭人為的嚴重破壞。幸經有心人士、中央、省及臺中縣政府的奔波及努力,及時於民國86年12月26日由當時臺中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才阻止了更進一步的破壞。

(以上部分資料取自於台中文化資產處)

目前摘星山莊已經大致上已經都修復完成,也有一些摘星計畫文創商店的進駐,期許可以帶動這古蹟建築的新生命。有空來這裡欣賞歷史古蹟之美,也是一種生活上的藝術之旅喔~

  

arrow
arrow

    阿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